专业信用平台
区域信用是维系区域一切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等活动正常进行的纽带,它首先表现为人的信用。就某个区域而言,区域信用主要的行为主体是政府、企业和个人,具体表现为区域的行政的、经济的、社会的各部门或行业的信用。
广义的信用是指二元主体或多元主体之间,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的、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契约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。简单地说,它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,不用立即付费就可以获取资金、物资和服务的能力。信用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,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利。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,当时原始的信用销售关系已经存在。在中国周朝就有“赊”、“欠”等信用销售的记载。古人云:人之道德,有诚笃不欺,有约必践,夙为人所信任者,为之信用。
因此信用不单是商业运行的原则,更是一种人的品质。而现在所讲的信用,属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范畴,发源于1830年的英国和1937年的美国,其标志是征信公司和服务的出现。区域信用是维系区域一切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等活动正常进行的纽带,它首先表现为人的信用。就某个区域而言,区域信用主要的行为主体是政府、企业和个人,具体表现为区域的行政的、经济的、社会的各部门或行业的信用,包括政府信用(官员信用)、商业信用、金融信用、商品信用、科学技术信用、个人的日常生活信用等。由于经济转型时期的现实社会中,区域的重大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主导的,因而政府的信用在整个区域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显。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,比如招商引资、投资考察等等,人们都格外注重政府部门或政府某个官员的态度,格外倚重于行动过程中的政府关系密切程度。这种社会心理以及这种心理驱动下的行为的结局,可能是皆大欢喜的喜剧,也可能是悲剧,而悲剧之最悲者大多是投资商。
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政府失信而导致经济活动以悲剧收场的例子是不少的。因此,政府的形象曾一度受到很大的削弱。当然,毕竟经济活动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行为,活动的实际主体很多不是政府部门,把这种悲剧的责任全部推给政府也是不负责任的。正是针对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秩序混乱、假冒伪劣盛行、企业和个人失信严重、信贷消费无法顺利启动等严重“信用危机”,全国政协委员周晋峰、北京市政协委员纪世瀛等人发起了“中国信用日”活动,建议将每年的9月19日确定为“中国信用日”。他们指出,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,一个城市、一个地区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,信用起着决定作用。
上一篇:信用和信用形式